受國家嚴控“三公”消費政策影響,今年入春以來,國內整個茶葉市場銷情呈現疲軟狀態,其中高端禮品茶的銷售更是明顯下降。
11月23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走訪廣州茶博會上發現,針對大眾消費群體的茶品已成為本屆參展茶商的發力點,與往年相比,今年茶葉價格普遍降幅達三成以上。
“前兩年的茶葉市場存在一些泡沫,因此對于整個茶產業的長遠發展來說,此輪調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讓茶葉消費回歸理性的同時,也讓越來越多的普通百姓可以買到性價比很高的茶品。”祥源茶業總經理鄧增永對記者表示。
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預計,今年全國茶葉生產將與2013年基本持平或略增,產量估計在195萬噸左右。但禮品茶、團購茶銷售量驟減,高端茶量價持續回調,市場空間將有望被大宗茶的增長所填補。
高端茶打擊嚴重
11月22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走訪廣州芳村茶葉批發市場發現,盡管正值秋茶上市的銷售旺季,但批發市場絕大部分商鋪都人丁稀少,每走過七八家商鋪便可發現一家是空置的或者是轉租關門的狀態。
一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這種旺季不旺的情況并不是第一次出現,關店潮早在去年年中便出現。“中央反腐讓很多企業都不敢送禮,這部分訂單丟失得最嚴重。”上述銷售人員向記者表示,以前批發團購客單可占到總銷售的一半以上,現在變成由散客消費為主,銷量大不如前,今年以來批發市場的不少小型茶葉批發商都熬不住要關門或者轉租。
事實上,對于這些茶葉批發商來說,除了團購禮品市場以外,他們的另外主要利潤是來自“炒茶”。2012年,國內對于高端普洱茶的新一輪炒風開始興起。以素有普洱茶“茶皇”之稱的老班章大樹茶毛茶為例,均價從2012年年初的約每公斤2800元漲至年尾的每公斤近4500元,一年內漲幅高達60%。
這樣算下來,只要簡單的一買一賣,利潤率十分可觀。但與2007年那一波由經銷商主導的普洱茶價格暴漲不同的是,茶葉廠商成為此輪炒作的主要參與者之一。一位茶行業資深人士告訴記者,在上一輪的普洱茶炒作中,廠商基本上是旁觀者的角色,暴利最終落到經銷商的口袋,這讓廠商眼紅的同時也吸引了民間資本的注意,因此在2012年前后不少茶廠和民間資本都先后進入投資普洱茶的領域。
2012年9月,大益集團聯合中國工商銀行共同發布首款面向工行私人客戶的專屬普洱茶投資理財產品,共500套,約涉及15公斤茶。“自此以后,普洱茶對于大益來說不再是簡單的商品,而是一種金融工具。”但上述茶行業資深人士認為,一旦茶葉變成了投資工具,就意味會有風險。
果然,受此輪國家調控影響,下游需求出現萎縮,自今年3月以來,大益“馬餅”、“玉潤天香”等熱門產品的價格出現持續下跌。據媒體報道,大益“馬餅”已從最高位的2.4萬元/件跌至約1萬元,“玉潤天香”也由1.2萬元/件跌至6000元左右,部分產品的出貨價更出現了“倒掛”。
據謝裕大最新財報顯示,由于受政策因素影響,高端產品銷量出現下滑,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實現銷售收入8038.28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0.4%。為了應對消費市場的變化,謝裕大調整了產品規劃,加大商超和賣場的投入,以開拓自飲消費市場。
“控‘三公’加快茶行業進入平民消費時代。”茶語網主編吳敬認為,在平民化消費機會下,大眾對于茶消費將從過去以送禮形式的被動接受變為自己主動選擇,對于茶商來說,產區優勢將成為核心競爭力。
茶商轉攻自飲市場
據記者初略統計,在本屆茶博會上,大益集團、勐庫戎氏、涇渭茯茶、川紅集團、瀾滄古茶、勐樂山、新境茶業、雙陳普洱等多家企業均帶來其新品。但與往屆新品相比,今年各家茶商的新品價格更加“親民”。
以祥源旗下一款藏鋒(易武)普洱生茶為例,每餅357克售價僅為420元;而88克鐵罐裝祁門紅香螺價格為150元。記者還發現,500元以下的茶品最為現場購買者所歡迎。
對此,鄧增永認為,新的消費市場對茶廠的產品、生產、營銷以及團隊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消費者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以及服務是未來茶企競爭的核心。”鄧增永認為,工業化生產流水線讓茶葉生產更具安全性和穩定性,只有規模和產量上去后才有可能實現價格親民。
據了解,今年5月,總面積為10000平方米的祥源易武工廠正式竣工。“一方面,我們要通過廣泛而深入地掌握產地優質原料資源,切實確保原料的純正(茶園興建與茶園合作);另一方面,我們嚴格按照清潔化的生產方式,并通過現代設備、全面生產質量管理、嚴格檢驗檢測體系確保原料的安全可靠,符合健康標準。”鄧增永說。
除此以外,電商渠道的興起也給傳統茶業格局帶來了震動。今年“雙十一”天貓成交數據顯示,網購茶葉出現了量價齊升的趨勢。在11月11日當天,天貓茶葉類產品的成交商品數為4854822件,比2013年的3140647件增加了1714175件,增幅高達54.58%;此外,客單價也從2013年的183元提升至187元。
吳敬分析,像大益等知名品牌在雙十一環境下會利用經典產品的號召力和誘人的折扣將7572熟茶等典范產品銷售出去。而從茶葉全類別品牌(店鋪)排行表中看出,主力軍依然為知名品牌旗艦店。但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排名第一的龍潤和排名第十的中茶已經跌出今年前十,而非單品牌旗艦店的代理商思普茶葉專營店則躋身第二名。
“排名靠前的八馬、大益、天福、謝裕大、盧正浩等品牌,本身為知名品牌的旗艦店,而居第一、二位的藝福堂和思普,它們一直把主力放在電商平臺上,塑造了線上成熟優秀的茶葉電商品牌形象。”在吳敬看來,電商是茶企轉攻自飲市場的突破口,而此輪三公消費調控有望衍生出新的茶葉渠道品牌,茶行業將迎來新一輪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