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1月,商大森參軍入伍,成為廣州軍區陸軍某師一名炮兵。3年的軍旅生涯,讓他成長為刻苦、勇敢、擔當的真漢子。從軍,他是一名優秀的軍人;退伍,他又是一個優秀的退伍軍人;創業,他還是一名有擔當的茶商企業家。目前,商大森是廣西春之森茶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他帶著退伍不褪色的軍人本色,率領滿懷激情的創業團隊,將橫縣茉莉花茶的美麗與芳香傳播到全國市場。
農民—軍人—退伍軍人—企業家,四種不同的身份,一種不變的情懷。這就是商大森的人生軌跡。
近日,采訪了商大森。說到部隊生涯,他就有說不完的話,言詞中充滿了激動和自豪。用商大森的話說,從軍直接改變了他的人生,是部隊把他重新塑造,讓他成為一名有擔當、敢為人先的共產黨員。
退伍后,商大森回到家鄉創業。從買了一輛卡車跑茶葉運輸開始,到1996年,大膽租用一萬多平方米的廠房,成立橫縣中山茶廠,開始從事茶葉加工,商大森成為一名茶葉商人。他全身心地鉆研茉莉花茶的加工技術,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年的專心研究,掌握了過硬的茉莉花茶制茶技術。
有了技術,就掌握了市場的主動權。一位與商大森剛認識不久的四川客商,對他的技術非常認可,毫不猶豫地給他墊付了20萬元的茉莉花茶加工款,助他在短時間內把企業搞活。漸漸的,商大森憑著實干與勤勞,在橫縣茉莉花茶商圈中小有名氣。
2007年,為順應企業轉型升級需求,增強企業發展動力,“翅膀硬了”的商大森一口氣買下8畝地,并組建了廣西春之森茶業有限責任公司(大森茶業)。
去年,商大森又開始了打造品牌的發展之路。這期間,關心他的人都勸他停下腳步,因為茶企難做,茶的品牌更難做,當心到頭來是一場空。但是,商大森深知,大部分橫縣土生土長的茉莉花茶企業和自己的企業一樣,都是在為別人的品牌加工,收取低廉的報酬,真正活躍在國內外市場上的,卻是外來的茉莉花茶品牌。
商大森不甘心只“為他人做嫁衣”。他告訴好心勸他的朋友:“世界上最長的路在腳上,只要走,就沒有走不到終點的征程;世界上最堅強的是人的心,只要肯堅持,就可能成功。”憑著這股敢為人先的勁頭,從2016年開始,商大森將傳統花茶工藝與現代電子商務發展模式相結合,打造高品質茉莉花茶品牌產品和服務,使大森茶業的產品品質、服務和口碑在眾多茉莉花茶中脫穎而出。
2016年4月,在“峨眉山杯”第十一屆國際名茶評比中,來自廣西春之森茶業有限責任公司的“森茗雪芯”茉莉花茶斬獲金獎,“森茗卷芯”茉莉花茶榮獲銀獎。令人嘖嘖稱羨的是,此次評比只設了一個金獎和一個銀獎,而當時全國有100多個茶葉品種參展,卻被來自廣西的大森茶業一舉包攬。獲獎,讓品牌的效應得到擴大。在短短時間內,大森茶葉奇跡般地連獲大獎,這對于橫縣本土成長起來的茉莉花茶企業來說,不僅僅是榮譽,更是對橫縣茉莉花茶品牌勇敢走出去的肯定,也讓商大森堅定了打造品牌的步伐。
擁有社會知名度和美譽度的大森茶葉品牌,目前已成功落戶濟南和青島,亮相北京和成都,順利打開了哈爾濱、佳木斯、牡丹江、大慶、七臺河、漠河等北方眾多城市市場……眼下,由大森茶業掀起的一股茉莉花茶旋風,正以獨特的魅力和速度,從壯鄉廣西刮遍全國各地,甚至香飄世界。
歷經20多年發展后,商大森的公司內強品質,外樹形象,成就了品牌企業的領導地位——標準化花茶加工示范基地超過1萬平方米,品牌宣傳形象店超過500平方米,年產茉莉花茶5萬擔,產值超3億元。
但是,在創業成就面前,商大森不忘初心,不忘為人民服務的軍人本色。當他得知自己的家鄉——橫縣那陽鎮政華村因山多地少,至今還有156戶624名農民尚未脫貧時,他于今年初毅然回鄉投資開發,與鎮、村干部和村民骨干大膽嘗試,圍繞“農民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將全村農民3600多畝的土地以入股的形式建立起了廣西春之森茶業有限責任公司農業產業園,讓廣大鄉民和他一起致富。
商大森投資的農業產業園區,將實現南山白毛茶標準化種植2600畝、果桑300畝、茉莉花100畝、油菜花500畝等。產業園每年可帶動2000人就業,人均年增收達25000元,而入股的土地,每年每畝產值超10000元,預計2018年底,讓政華村內的貧困戶基本實現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