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處處燥熱。走進古丈縣紅石林鎮坐龍峽高山茶園,頓覺清涼。山腳下酉水如玉帶環繞,崇山峻嶺間滿目蔥綠,夏風帶著草木清香拂面而來,讓人心曠神怡。
茶園所產“古丈毛尖”,久負盛名。在國際、國內歷年的各種評比中,古丈毛尖獲得的金獎等最高榮譽獎項即達38個。由于產地環境好、茶葉品質高,古丈縣在2016年獲評“中國有機茶之鄉”,成為我省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獲得此頭銜的產茶縣。
古丈地處北緯25度至30度的綠茶黃金產地帶,擁有獨特的山地森林小氣候,全縣現有茶園面積14.68萬畝,相當于縣里每個農業人口平均擁有1畝茶園。其中,3.8萬畝茶園通過歐盟等最為嚴苛的有機茶認證。
去年,古丈縣完成茶葉生產加工6000余噸,實現產值5.6億元。平攤到茶園中,每畝年產值在4000元以上。全縣4萬余名茶農與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建立合作關系,人均增收2000元。
該縣默戎鎮牛角山村的龍光梅老人,今年給村里的“牛角山生態農業公司”采摘高檔春茶時,1個月收入近2萬元。她告訴記者,自己雖然年齡大了,但手腳麻利,一天大約可采4.5公斤鮮葉,每公斤的勞務費是140元。與多數古丈農民一樣,龍光梅老人家里還有幾畝自主茶園。
高山云霧出好茶,好茶自然價格高。牛角山生態農業公司擁有古丈毛尖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公司總經理龍獻文這樣算賬:1公斤干茶需要5公斤鮮葉才能加工出來,單是鮮葉的勞務費就需要700元,茶園的日常管護、公司的加工和營銷等成本還沒算進來,所以市場上好的古丈毛尖單價肯定過千元。
但是,綠茶是全國六大茶類中競爭最激烈的,古丈14萬多畝茶園中有大約6萬畝在今后將陸續進入可采摘期,加之無法替代的工人采摘高成本,古丈毛尖在高速增長的同時也面臨著可預見的市場壓力。
對此,縣長鄧曉東認為,種好茶,種綠色、有機茶,這永遠是本,古丈將在這個基礎上,加大力度抓營銷,發展茶旅增效益。
在縣內,建立茶葉專業市場“茶文化一條街”,形成真正的“茶市”。鼓勵古丈茶企在省內外中心城市和旅游城市開設實體店,樹立形象,拓寬銷路。充分挖掘歐盟認證的品牌效益,加大古丈毛尖出口力度。同時,搭建電子商務平臺,建立古丈毛尖官方網站,在天貓、京東等電子商城開設旗艦店,緊跟時代步伐,吸引年輕人愛茶、喝茶。
古丈山水秀麗,兼有苗族、土家族風情。今年4月2日,古丈縣舉辦了首屆茶旅文化節,正是著眼于以茶促旅、以旅帶茶、茶旅互濟,全面提升茶旅融合效益。7月21日,牛角山生態農業公司旗下的夯吾苗寨開始接待游客,5天接待人次超過1萬,非常火爆。公司總經理龍獻文又高興地算起了賬:游客食宿、現場購買古丈毛尖等消費,平均每人次達到200元,每天超過40萬元。
從賣茶葉發展到賣環境,顯然更能嘗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甜頭”。古丈縣規劃,緊扣紅石林、坐龍峽、棲鳳湖等一批知名度高的核心景區開發,合理布局茶產業,科學植入茶文化,推動茶園圍繞景區調結構、出產品。同時,整合茶葉專業村寨、傳統村落、特色旅游名村等優勢資源,積極開發茶旅農家游、生態游、民俗游。